第六屆書院生 企管系 林秀學
如何連結自己生命的過去、現在,直到大學畢業?
小時候喜歡聽五月天的音樂,因為很好聽,然後歌詞寫得很好,可以觸動到我。高中的時候加入熱音社,想要寫出可以感動別人的歌,不過吉他總是彈不贏別人,所以十分沮喪、沒自信。且平時有著很多煩惱,因為不太常表達自己,所以常常聽音樂來取得療癒。上大學時遇到當時的Alpha Leader,她的真誠感動了我,所以希望自己能成為可以感動他人的人。大二的時候參加小博,接觸到影片後製,對此還滿感興趣的。大二時對於未來十分困惑,該直接就業或考研究所,又應該繼續走企管這條路嗎?剛好當時的祝福典禮缺乏人手拍攝導師祝福的部分,為了解決當時的困惑,所以就接下了這個任務。那個時候是第一次用攝影機,老實說有很多東西不清楚,對於要如何拍攝也沒有想法,雖然完成的成品沒什麼新意,不過算是個很好的經驗。因為暑假又要參加一次小博,想繼續嘗試剪輯影片,因此就利用營隊前的一個月自學更高階的剪輯軟體和動畫製作。大三一開始的時候,想要考影像相關的研究所,想要拍影片來達到“能感動他人的人”的目標,在這段期間修了一堂“整合行銷”的課,了解到拍一部廣告影片,是需要縝密策劃的,讓我意識到自己在小小博雅剪的宣傳片有多麽不成熟,也發現行銷其實還滿有趣的,符合我喜歡分析和思考的性格,所以改變方向想考行銷方面的研究所,可能是與廣告相關的,如此一來,可以跟我大學企管系所學相關,也可以接觸到我喜歡拍攝剪輯影片的部分。因為學校成績不錯,所以希望研究所可以以推甄錄取,所以之後的成績不能下滑太多。然後選修跟美學相關的課程,增加自己在做影片的Sense。我們APL的主題-Story,也跟我想成為「成為能感動他人的人」的目標互補,所以我也想好好的把我們團隊的APL做好。
有發現自己的優勢嗎?是什麼?那有何不足之處?可以如何改變?
我對人都還滿友善的、情緒穩定性高、是個傾聽者,習慣思考分析。性情溫和,為人謙虛,不愛引人注目。依賴心重,但卻能自我默默設定高目標,向上挑戰。對於事物之本質會做追根究底之思考研判,對於任何事的思考都用心而認真,但一經考慮清楚,就會大膽行動。不足之處是有時候在團體時,雖然有批判的意見,但不太會講,比較順從意見,不會想去跟他人爭吵,不過老子說處下不爭,其實這個不足之處也不完全是缺點,應該反過來用行動去證明自己的對錯,或是表達自己想法時要去包裝他。在不熟悉的環境會十分拘謹,有時候還滿壓抑的,且害怕犯錯,寧願當旁觀者而不去試試看,非常懷疑自己。不善對人發號施令,通常比較順從,反應比較慢,覺得自己雖然喜歡思考,但是層次都太低了,都只是念頭在心底打轉,不夠積極去想如果不合意要如何改變,或是像夥伴傾訴自己的困難及想法。在跟自己獨處時,常常會屈服於慾望,沒先做重要且緊急的事。東西會亂放,常常不知道放在哪裡。
在畢業以前,想要設立什麼目標,成為更好的自己,更好的夥伴?如何執行?
在畢業前,希望可以:一、考上研究所;二、考上日文N3檢定;三、拍十部的搞笑影片。希望研究所未來可以用推甄的,希望能考行銷相關的研究所,我認為我比較像分析型的,所以研究所可以讓我學習更深入的研究方法,所以我大三的成績要努力的維持,甚至要更好,也要抽空查查關於推甄的事項。至於日文是因為有在上學校的日文課,希望能繼續學習,並考上一張證照,至少有能力的證明,也可以督促自己更用心的學習,希望能在寒暑假時密集的空閒時間加強練習。想做影片是因為自己很喜歡好笑的事,然後自己也會剪影片,並想持續學習,APL團隊中也有攝影的人才,可以連結資源,拍出想要的影片。另外就是盡量的把自己企管系所學到的,運用在APL團隊上,因為自己就是管院的,所以應該可以運用所學到的管理知識。
20年後,2036年,你會如何看待展翅營?
我想展翅營會是當我回想起書院教育時,一個鮮明且重要的回憶,他告訴著我曾如此的挑戰自己,也告訴我有一群感情深厚的夥伴們,和願意關心我們、陪伴我們的師長。展翅將會是我人生二十的一個分水嶺,並不是說我走完了展翅後就整個人脫胎換骨了,而是它剛剛好是一個鮮明的標記,訴說著我的成年,及在我人生路途上即將展翅高飛。展翅會在未來當我碰到困難時,浮上我的心頭,成為我的動力。我想當我四十歲時再回想起展翅時,一定會想念現在在書院的師長和朋友們,展翅也會成為我和孩子所訴說的故事吧?
你心中的典範為何?(可以是一本書、電影角色或是真實的人物) 這典範有何想學習、邁進的之處?
在我大一的時候,我內心就有幾個典範,一個是歌手陳綺貞,另一個是我當時的Alpha Leader。會是陳綺貞是因為一首叫Cheer的歌,這首歌雖然是另一個樂團寫的,不過描寫的對象就是她。每當我覺得心情沮喪的時候,就會聽聽這首歌,如果你看到我的心得的話,我會推薦你去聽聽看。我很喜歡陳綺貞寫的歌,很細膩地寫出了一寫感情,好像在遠方引領著你,一起走過那些困惑及許多的複雜的情緒,訴說那些藏在心中,沒有被發現,或者遺忘的情緒,我也想寫出這樣的歌,成為一個有溫度的人。
我的Alpha Leader也是一位很勇敢的人,他雖然在帶領我們小隊時十分挫折,不過她很真誠坦白地對告訴我們她的感受,平常的互動中也可以感受到他的熱情。
第六屆書院生 行政系 范乾政
一早四點半,拖著疲憊的身體到達了書院前,即將出發前的心情是矛盾的。初入書院時,每每大型典禮上都能聽到學長姐以各種形式,介紹著展翅營的種種。展翅,對我來說唯一的印象只有困難與痛苦,也象徵著蛻變的過程。但也僅止於此,並沒有其他更多的想像,清晨站在書院前,腦袋中一片空白,終於輪到了自己出發的時刻,有種不真實的感覺,記得曾有學長姊提醒我,展翅營出發前,心中一定要有預設的目標或是初步的想法,不然展翅營也僅止於是普通的山訓罷了,但這次,我決定不帶任何的想像或是預設的目標出發,看看在路程中,能否有新的體會,在未破曉的早晨,出發。
路途中的細節,我想也不在此贅述,對我來說,是具有挑戰的,但若說到這次展翅營對我的意義,我想是一個重新整理自己的過程,無論是自己的狀態,亦或是三年來書院的生活。回想書院的生活,大一時充滿憧憬,對於書院教育的理念充滿著美好的想像,全力體驗著大學的生活,彷彿一塊海綿,貪心的吸收全新的經驗,書院各式各樣的活動、暑期團隊、小組長…等。檢視大一時的自己,縱然青澀,但卻是美好的。體驗生活,到處碰撞時,書院也給了我們合適的環境,從中去體會書院教育的價值。到了大二,身分上有所改變,再也不會只是聽從別人帶領的角色,身邊的人也有了巨大的變化,大二,許多人有了新的目標,或是找尋到了自己其他方面的價值,逐漸地淡出了書院。書院的環境也是,幾位我所尊敬的師長們也離開了書院。對我而言,大一時所深信的書院價值開始有所動搖,面對著自己的徬徨與新進的學弟妹們,自己卻不知道該怎麼辦,深知自己仍要往前進,卻失去了方向,這段時期持續到大三,或許是我歷經最為嚴重的撞牆期,以前所深信的價值一一受到挑戰。感到慚愧的是,若要我回答書院的價值是什麼?當時的我可能無法給出個明確的答案。而為何要留在書院?或許只是依從著自己的慣性罷了。或許,從展翅營回來後,我仍無法從中看出其中明確意義在哪,但卻能依稀從過程中看到當時剛進入書院時的自己。
記得在第二天的晚上,巧克力丟了一個問題給我們「書院是什麼?在一起的意義是什麼?」我當下的反應是覺得可笑的,思考這個問題本身,我想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從大一開始爭論這個問題到現在,我始終認為獲得的答案僅是為了滿足提問者的期待罷了,但使我印象深刻的並不是問題本身,而是在現場每一位夥伴的反應,有人認真地想要討論出解答,也有人陷入低潮,當人也有人不願再思考這個問題,站在一旁靜靜聆聽。我想各種反應都無非對錯,而站在一旁看著書院生為了一個問題而努力思考的畫面,讓我想到了大一時青澀的自己,為了書院生的凝聚感到煩惱,但無論最後的解答是什麼,亦或是根本沒有解答也無所謂。我想書院最為珍貴的價值便在於這個大家討論的過程中,各種看法、各種立場,珍貴的便是我們始終確信著某種價值仍然存在,不然其實也沒有繼續留在書院的道理,而這份多元的價值便是令我最為感動的。
展翅營的過程中,令我最為印象深刻的,便是獨處的時間。路途上的艱辛,隨著時間的過去容易遺忘,但路途中的體會能夠長久的留存心中,身為家中獨子的我或許習慣於孤獨,一個人的環境對我來說是舒適的,但在野外獨處的經驗這倒是頭一遭,更遑論不能帶電子產品與文字。獨處的頭幾個小時,只有無聊可以形容我當下的感受,但無聊到極限後,心情竟慢慢的沉澱下來。坐在河堤上,慢慢地整理幾天來甚至是大學以來的過程,或是什麼都不去思考,不知不覺,竟然已經坐在河堤上數個小時。上了大學以來,難得有這樣純粹的獨處時間。當第二天早晨引導員提醒我們獨處結束時,我甚至感到有點失望,希望能夠繼續下去。
歷經這次的展翅營,很難說出對於自身有什麼改變或是影響,但我想仍然是有所收穫的,看到了以往的自己,也在路途中依稀看到了自己投身書院的初衷。到了大三這個階段,仍在追尋著心目中所想像的自己,仍在往不確定的方向努力著,但希望歷經了這次展翅後,能在更為誠實的面對自己的環境中,稍稍整理出未來的路。展翅後,尚未啟航,未來仍有一大段目標需要我去追尋。
第六屆書院生 社工系 張凱鈞
接續好幾天的展翅營中,不斷在分享過程當中聽到許多人述說著對於夥伴的發現和認識,其中也包含了許多對彼此的感謝。那天聽著大家的分享,我一方面也是開玩笑的轉過頭問了身旁的榛榛:「怎麼我們團隊都不像其他團隊一樣總是彼此感謝呀?」她歪著頭想了一下,告訴我說:「可是我覺得我們不是不懂得彼此感謝耶!我想是我們已經太熟悉彼此了。我剛剛就在想,這似乎是我們一年前在做的事吧!」
是啊!我很幸運的,因著有相同的理念、相同的想法而又再度和這群我已經共事一年的小博夥伴們再度聚在一起,完成我們在書院最後的課程──APL學生自主學習計劃。不同於許多的團隊是為了完成這個課程而聚在了一起,我們在目標的背後似乎更多了那份對於彼此的感情,而共識一年多的經驗及在小博團隊中生命影響生命的旅程上,也累積了我們對於夥伴彼此很深的了解,我們清楚知道自己與對方的不同,並可以說出對方是個怎麼樣個性的人,她們的興趣、喜好、做事方式、地雷……都是我所清楚的,因此我們很難在分享上繼續說出什麼彼此不一樣的發現。所以我並不打算在這篇心得裡講到太多夥伴之間的故事,因為對我們而言,展翅只是我們學習旅程中互相伴隨彼此的其中一小段路,而路上彼此的狀態或互動都是我們認為理所當然也非常習慣的,至於感謝則是我們一直放在心裡並且總是在做的事情。
整體來說,這次的展翅營帶給我的收穫是比原本預期多更多的,但其實一直到第二天晚上之前我都還沒有這樣子的感觸,前兩天的路程雖然疲憊、雖然很操,但一直沒機會去思考展翅營對我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一直到第二天晚上當巧克力又再度把那個問題拋出來給大家的時候,當下那個討論的氛圍與許多人用心面對的態度,也讓我開始反思博雅對我的意義和我留在這邊的理由。
我相信許多書院生到了大二都一樣,我們開始面臨到各式各樣的選擇,或許是系學會、或許是Alpha leader、或許是小組長、也或許是其他各次各樣的活動,加上許多書院生在內心對學習的渴望都是很渴求也很貪心的,我們總是想要每個都有,也或許是在同時,我們開始發現了書院這個體制下一些自己不喜歡的地方,因此讓許多人開始「離家出走」,我們來到其他地方追求那些自己也渴求學習的部份,卻一直切不斷那個與「家」的關係,我們佔著書院生的名份,卻不為這個地方積極的付出,這是在這次的討論中許多人所在意的。
但其實靜下心來看,我認為那天晚上的許多不同的聲音與討論只是代表不同的價值觀而已,很難說誰對誰錯,畢竟每個人有自由選擇的意志。我相信那些為書院付出比常人更多、積極度比他人更高的人,一定也會相較於他人,在書院這個家當中得到較多的歸屬及成長。但每個人有每個人不同的位置及難處,回來之後與一些和我立場不同的家人夥伴聊到這個議題的過程當中常常讓我感受到一股隱隱的火藥味,或許他們背後的是無奈、是失落。但我腦袋一直在想的是,所以那些看似更積極投入在這個地方的「那群人」才能被叫作書院生嗎?又怎樣才稱的上是為書院「付出」呢?
其實就像展翅最後一天俊麟分享的,其實每個人的「心」依然掛念著這個地方;也像第二天晚上榛榛所說的一樣,其實這個時刻大家誰心不累、腳不酸?但當大家願意在這樣疲憊的狀態下仍舊花時間在這裡討論不就是一種「願意」了嗎?我想,付出的形式有很多種,不管是像雅治團隊一樣有形而上可以看見的努力,又或者是因為受到博雅教育的啟發產生自身的改變、再透過自己影響到身邊的人,他們都是付出啊!只是形式不同、效用不同,但這些付出不都是出自於因著我們受過博雅教育而產生的改變嗎?
而相較於討論到底誰付出較多、誰更加積極在參與書院,其實我比較著重的反而是我們到底還輕不清楚自己待在這個地方的原因是什麼?很多時候或許是我們忘了,但或許更多時候是我們自己知道我們該想想了,卻不願意去面對。我想書院帶給我們的是更廣泛的思考與感謝和付出中的精神吧,但在參與這樣一段旅程當中,其實就有些像展翅營,在開始的時候我們懵懵懂懂的知道未來幾天「大致」長個什麼樣子,卻不一定會很清楚明確的說得出來自己在這段旅程會學習到什麼,因為人生中總有許多路是要走過之後才會明白意義,也是親身體會或才能說的出那些收穫。
那天獨處的時刻,我想了許久,一直不太明白巧克力,或是書院的老師們,為什麼從體驗營到展翅營一直不斷的告訴我們要「一起」完成的重要。於體驗營的夜間定向活動來講,「一起」或許代表書院生們共同完成的重要,同時也是那份凝聚力的重要;但到了大三,為什麼仍舊強調「一起」呢?若每個人都在自己學習的道路上走的好好的,為什麼非得讓所有人走在「一起」呢?這份「一起」背後的用意為何,我想了很久。而最後我得出的結論是,所謂的「一起」並不是非得要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把大家綁在一起完成、也不是意圖讓所有人都看起來像是很有向心力、凝聚力,而是讓我們去思考,當你所處在一個團隊當中時,要怎麼發揮自己的力量或影響力讓大家也跟著你越來越好;而或許今日我們是站在書院這個肩膀之上。但當有一日我們畢業之後,我們進入到這個職場中、這個社會裡,我們面對的將是更大的世界,如何用書院所教會給我們的態度與廣度面對生命以及影響他人,讓這個所處的地方有更好的可能,我想是書院生該對自己有的期待。
那天結業典禮的現場,看著11位同學上台頒予博雅徽章,是多麼的榮耀、也多麼的替他們感到驕傲,但這群人之中卻沒有自己。曾經我們也是一起進入書院,但如今我們卻是坐在台下的觀禮者,這樣的心情格外複雜,但我並不氣餒,因為我知道自己也正用著自己的速度前進,就如同在展翅營的前兩天一樣,我們大家有同樣的路要走、有同樣的艱辛要經過,但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速度,或許慢了一些些、或許路途上碰到一些障礙而延遲了,但我堅信自己會跟他們一樣走到那個目標─那個當初始業式上我許下對自己、及對博雅教育的承諾。
第六屆書院生 畜產系 劉俞瑄
- 展翅營如何連結自己生命的過去、現在,直到大學畢業?
走在展翅營的當下,我其實並沒有對於自己的過去與未來有做多少的聯想,僅僅只是認真的活在當下、走在當下。一路上,我想到最多的總是:我們還有多少時間可以完成任務?在時限內,我們有辦法完成嗎?如何用最節省體力的方式讓自己與夥伴不停往前進?我的夥伴現在是什麼狀況,好或不好?我可以用什麼方式協助他感覺更好?等等的問題。若真要說我在何時想起小時候的自己,那就是在第一天晚上吧!那時我們走著最後的5、6公里,突如其來的疲憊感像醉意一樣突然湧上全身,膝蓋的疼痛讓我的速度較早上減緩了許多,心情也從一開始的自信與期待逐漸開始產生煩躁,這使我想起小時候的自己: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會耍任性跟發脾氣,想透過拒絕配合或不情願進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但現在的我明白這麼做於事無補,所以我開始不停的大笑、有點無法克制的大笑,但其實心裡卻感到非常不舒服。到最後的2公里,我有些無法忍受的流淚,或許是因為被嚴重的無助感侵襲,那種沒有更好的選擇、只能繼續走完的無助感。但走完後也讓我明白:人是被逼出來的,當你別無更好的選擇時,就沒有無法達成的事情。
- 有發現自己的優勢嗎?是什麼?那有何不足之處?可以如何改變?
若是在行走上,我發現自己較擅長上坡,下坡讓我的膝蓋承受較大的負擔,也使我在第一天的挑戰最後意志消沉,也許日後可以透過多運動來改善吧!若是個性上的優勢,我想是認命還有體貼吧!在我極度疲憊的當下,雖然感到不舒服,但我很清楚的知道最好的選擇是忍耐並且繼續向前走;體貼則是雖然我想耍任性,但我不願意讓我的夥伴承擔我的壞情緒,所以我下意識的選擇大笑的方式舒壓,讓他們至少能認為我的失控笑聲非常有趣。
- 在畢業以前想設立什麼目標,成為更好的自己、更好的夥伴?如何執行?
在展翅營最後的反思與展望,我為自己設立了兩個目標:達成APL的目標及看完80本書。達成APL的方式是,我相信每個人都能成為團隊的領導者,當你有所行動,必定能影響並帶起他人的行動,目前我在團隊中擔任行政的角色,只要我堅守崗位,完成我必須完成的事項,與夥伴彼此監督,一定能往前邁進;至於我想看完80本書,我與我的朋友利用SMART法則共同立下約定:每天至少閱讀完一章,一週至少看完一本書,並在每週的用餐時間分享彼此所學。
- 20年後,2036年,你會如何看待展翅營?
事實上,我認為這應該是一個無法回答的問題,因為現在的我就不是20年後的我,我怎麼能得知自己那時對展翅營的想法?若真要說點什麼的話,我想就是人生萬千星斗中一小點吧!展翅營結束後,我心中沒有特別的起伏,取而代之的是自獨處開始的平靜,感覺是一件平常事情的開始與結束,儘管做的是不平常的事。展翅營結束後,我其實有種被卡在這個時空的感覺,我覺得展翅營之前的時間過的算是緩慢,但展翅營時,時間卻過得很快,結束後又回歸平靜,彷彿展翅營的時光獨立於其他時空。20年後再看展翅營,我或許只會記得自己和誰曾在3天內走了50公里路吧!
第六屆書院生 國貿系 謝奕安
我,謝奕安,出生在一個嚴厲的家庭裡,在我們家常常得不到正面的讚美,只有默默的關心與透過指責來管教的用心。因為如此,我發現我在團隊中非常渴望擁有存在感,希望自己被重視、被看見。
高中的時候,我作出了一個影響我非常巨大的決定,就是加入康輔社,開始去接觸書堆以外的東西,我發現了比成績單更讓我有成就感的事物,就是舉辦各種活動。小至每週一次的例行社課,大至四天三夜的寒訓。我學會了很多舉辦活動的模式、方法甚至是技巧。到了大學,開始接觸到引導反思,其實一開始我是相當反感的,總覺得引導員在問完問題後,等待有人回應時,情緒的熱力曲線其實已經隨著時間逐漸下降。然而特別的是,書院生常常到最後還是會跳出來表達自己思考後最完整的意見,而其他的大學生,常常會覺得場面尷尬,然後就會失去興趣、開始感到無聊。我曾經在大二的時候做了一個實驗,我在同個暑假內同時擔任了博雅迎新主持人、國貿系系露晚會主持人以及熱舞社迎新小舞展的主持人,想要測試其中的差異。結果,時間最趕、功課做最少的博雅迎新卻意外地大受歡迎,台下的反應也最為熱烈,反而,拿著厚厚字卡、在台上瘋狂講話的熱舞社迎新卻常常一片靜默。明明都是新生,這是為什麼呢?我相信書院內、熱舞社內都不會缺乏願意展現自己的新生。這個問題在我參加完展翅營之後,我發現了原因-那就是書院生會自主反思,我認為當學員開始會去思考這個活動對自己本身的意義時,你就會讓這個活動對學員本身產生影響,那怕只有一點點也都會銘記在學員心中,甚至願意花更多精力投入在這個活動。
我開始去發現一個完整、流程順利的活動,會讓學員留下美好的回憶,但強度卻不足以影響學員,然而,辦活動的最高境界就是留下美好的回憶的同時,也要帶給學員好的影響!
在走展翅的時候,我雖然走在前面,還是有注意到後方夥伴的狀況,還會注意天氣狀況,同行學姊在和我們聊天的過程中,有提到我具有很強的觀察力,還說我很適合當引導員。這對曾經覺得花時間在反思很浪費的我來說,是非常大的反差,同時也是一劑強心針。讓我開始覺得其實我也可以做得到,朝舉辦活動的最高境界邁進!
在團隊中,最容易吸引到別人注意的就是領導者。我開始漸漸習慣的成為團隊的發聲者,變得更加任務導向,在團隊有新任務的時候,比誰都還起勁地帶領大家,但當任務結束之後,我便會轉向其他新的任務甚至參與新的團隊,卻忘了去延續那些曾經共患難的情感,先前辦活動時熱絡的氣氛不再延續,取而代之的是我的沉默和其他人等待的目光,我一再錯過擁有一群一輩子的夥伴。如果可以,我希望從現在就開始改變,照著團隊的4個型態,扮演著不同的協助角色,讓大家都會願意接受我的幫助,讓我覺得自己被重視、被需要。
在大學畢業、進入職場以前,我希望給自己一個長期在國外生活的經驗,每次出國都會有不同的感觸,以及得到突破以往的眼界和想法,希望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更可以值得讓同伴依賴的夥伴,我在這個學期會申請美國的雙聯學位名額,如果順利的話,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到美國攻讀碩士的同時,自實現我希望可以到國外生活的夢想,跳脫出自己的舒適圈,用自己打工賺的錢養自己,同時還能深入當地人文風情,幸運的話還可以增進自己的語言能力,增加自己的職場競爭力。
我心中的典範,就是暮光之城的愛德華,很多女生都被其中吸血鬼和人類的夢幻之戀所吸引,而我卻是深深地嚮往著愛德華的能力,愛德華的能力就是可以聽到身邊所有人的心思,甚至還可以聽懂各國語言並翻譯!我其實真的很討厭和朋友吵架冷戰,在團隊中我學習到了說出自己的需求,但我卻沒有能力可以去聽見對方的需求,常常不小心出言不遜,傷到朋友們卻渾然不知,這樣的自己令我厭惡。每次都會對自己諸多提醒,要求自己要花更多心思小心翼翼的經營感情,但這種事情還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我常常在想如果哪天我得到了愛德華的能力,那麼這些紛爭是不是就會不再存在?我願意盡我所能,學習和每個人的最佳相處模式。
其實我還記得大一的時候,在始業式看到學長姊的展翅影片,莫名的覺得心中十分激動,覺得我們去體驗營根本就是小巫見大巫。的確,體驗營完,是笑著看活動回顧影片;然而,走完展翅,卻是哭著看活動回顧影片。我只能說,就算到了2036年,我還是會覺得走這趟非常的值得,我認為這是一場顛覆既有框架的溫柔革命,如果我沒有來過展翅,我根本無法想像我徒步行走了50公里,相當於走了阿里山的一半!我們團隊真的完全體現了雁行理論,我可以走得很快,但如果沒有夥伴的支持,我想我也沒辦法徒步走這麼遠,更何況是我們團隊中有人膝蓋受傷,雖然她第一天走完後趨近於崩潰狀態,但第二天她仍然一步步地跟上團隊的腳步,甚至主動開始走到最前面,休息也不願意坐下,寧願緩慢的前行,也不願意停止向前的腳步,她的堅強,令我動容。在我突然呼吸喘不過氣的時候,夥伴第一時刻的發現我的異狀,並告知領導員,等到我恢復許多,回到團隊後,她們不是用表面的關心,而是直接詢問我如果遇到這種狀況該如何幫助我,其實我真的很感動,也很感謝她們的溫暖,就像家人一樣,無私的付出。結業式的時候,其實那個氛圍就像畢業典禮一樣,看著同伴們一個個上台領獎,雖然我沒有結業,但我卻可深刻地感受到她們的歡喜,還有拿到那張展翅證書時,心中十分激動!一直在拿到學長姐的那張祝福明信片後,我開始忍不住的大哭,看到展翅回顧影片的時候,哭得更激動了,最後大家一同歡唱我們是一家人的時候,伊老師給了我一個好溫暖的大擁抱,還告訴我「這才是你自己,盡情地哭吧!」在書院這裡,我感受到了親情、溫暖、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