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Corné Bekker:博雅、品格、信仰、教育與領導力建構

演講大綱:

Dr. Bekker 說如果要有一個圓滿的人生,要先清楚幾個大的問題:上帝是誰?我們是誰?我們跟其他人的關係是什麼?他建議我們藉由一些幾千年來重要的經典去了解:我們人到底是什麼?自我到底是什麼?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生命的目的到底是什麼?藉由很多很深入的思考之後,可能就會知道該怎麼過我們的一生。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哲學家、思想家,他們會有對一個人扮演什麼角色有各種不同的說法;而在基督教這個信仰,最核心的架構當中(核心架構=人),上帝給一個人的目標是什麼?當一個人過得很圓滿、很快樂、很成功,這就是上帝最大的榮耀。這是和其他哲學比較不一樣的想法,而其中所講的目標比一般「我要當一個成功的銷售員」還要更高一層,這個目標應該說是「我這一生的目的」。例如:我想要服務人群,當上銷售員是完成這個目的的手段。所以Dr. Bekker鼓勵我們從以前的經典或思想當中,深入的思考我的人生目的在哪裡?而不要在一開始就限制自己所能發展的空間。這些更深層的問題當然你可以一直想、一直想,但是你也可以經由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很多人在這當中他所累積的經驗,他寫出來幫助年輕人,不用讓每一個人都從頭開始想,可以根據這些人的想法比較快去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書院長的經驗談:

三個人生重要問題,會隨著我的年紀,可以有更深一層的思考,上帝會給我不同的答案、不同的滿足,讓我感覺到人生不同的圓滿。’’當一位好教授’’可能只達到生命很重要的目的的第一階段或是第二階段,可能還有更深的階段等著我,因為在當書院長之前,我覺得做研究很開心,可是後來再深入去思考,除了當一個在研究在教學上努力去達到自己的標準外,我的人生是不是還有更深的目的。所以我相信當我們不斷思考人生的這個問題,且願意為了這個問題不斷去學習、去提升、去經歷這個學習過程中的挑戰,甚至於是痛苦、挫折,但我們一步一步堅持走過去,所達到的那個圓滿,好像是永無止盡的,不是說到某個的不就停了。所以我覺得Dr. Bekker和我所經歷的是完全符合的,但是你必須有一段時間去慢慢體會,但是只要你願意走到那個點上面,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有相同的歷練,因為從信仰的角度,上帝給每個人都有一個完美的計畫,而且都是量身訂做的計畫,你只要很謙卑、誠心的去追求一定可以追尋的到。

 

 

第八屆書院生 外文系 張雅昕

聽完這次的演講後,讓我思考到上帝是誰?我是誰?我在這個人生旅途上有什麼意義和目的?為什麼我在這裡?為什麼我必須走在這條看似坎坷的路上?

如果我想要往前那我就必須退後,我就像一塊海綿,我必須把自己榨乾,才能吸收更多的知識。我想要在大學裡面做一個不一樣的人,同時也能夠做不一樣的事情,可是有時候這些我覺得不一樣的事情,對別人而言,真的不一樣嗎?當我在學習的時候, 這些文字對我而言到底有什麼意義, 我想這是現在的我必須思考及提問的。

這場演講使我開始反思,我不能服務其他人,直到我改變我自己,我必須先改變自己的態度,才能讓所做的事情變得有價值。同時我也想在東海建立神與我的關係、我對自己的認識,以及我跟別人的互動﹐我相信在這些關係裡,上帝讓我遇見的每個人都是祂已經計畫好的,當我在質疑自己所做的事情時,我依然相信太陽依舊會升起,真理依舊存在,我唯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朝著前方,向著標竿直跑,我也要追求愛,與切慕屬靈的恩賜,當我看不清楚方向時,我要專心仰賴上帝,不可以靠自己愚妄的智慧,要相信上帝所教導我的,一切所行的是上帝,都要認定祂,祂必指引我的路,或許生命的目的就是讓我們變成上帝榮美的樣貌,我們得以看見,能藉著窗戶看見上帝美善的作為,真理可以改變一切。至於我如何認定自己,假如我找到上帝,那我就能找到我是誰。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破碎的,我們也渴望被治癒,而且也不能忽視人的罪行所犯下的錯誤,在這些困難中我該如何適應這個世界,我該在哪裡尋求真理,相信這是現在我必須思考的。想創造完美的未來我就必須停下來,並且帶沒有懼怕的心,尋求生命中的問題。

 

 

第七屆書院生 國貿系 郭峰呈

當我們在遇到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時,我們會很自然地去尋求長輩協助,因為他們有經驗、知識和歷練。如果全人類都遇到棘手的問題時,我們該向誰尋求協助呢?  Dr. Bekker給了一個很棒的答案「歷史」

Dr. Bekker在演說中用了一個很巧妙的比喻:「當鐘擺想往前擺動時,你必須先將他往後拉」對啊!我怎麼沒想過這個道理,當我們一昧堅持某些事物時,或許就忘了自己最初的理想,這時我們必須沉澱下來,將時光回溯,找到最初的出發點。

膚淺、自私、自命甚高,這些問題讓社會逐漸黯淡。「人們的冷漠是臉書股價飆升的原因」這是我在企管課中聽到的一句令人省思的話。在我看來,商人要為這個時代負起最大的責任。他們透過媒體,灌輸大眾「當你擁有這部車,證明你是有格調的人」「你的愛人因為你噴了這款香水而更加愛你」商人為了創造利益而把世界搞得如此膚淺。

商人創造利益本來就沒錯,但他們迷失了身為企業家的職責。企業家,應該造福社會。他們具有製造財富的能力,是為了照顧那些弱勢,他們本該引領大眾,讓大眾富足安居。但是這一切在時代的洪流中迷失了,他們所做的一切,只為了製造自己的財富。Dr. Bekker也提到了這個時代的大問題「I don’t care! 」商人不在乎他人的死活,只在乎自己帳本上的數字。人們也變的自私,當有錢人揮霍食物、盡情玩樂時,在世界的另一端,窮苦國家的人民卻因戰亂而慘遭飢餓跟恐懼。

我身為商管學院的學生,未來也將成為一位商人,我必須回顧歷史,當一個真正的企業家。在這個時代中,有太多的人在迷失裡面,這個問題沒有人可以解答,但是問問我們的歷史,或許我們可以像鐘擺一樣往前,不再繼續陷入這個盲目的輪迴。

第六屆書院生 政治系 賴昭銘

今天從美國遠道而來的Dr.Bekker主要在講述「如何能夠讓人生被成全圓滿?」的人生重要課題。Dr.Bekker出生於南非,現在任教於美國一所同是以基督教信仰為根基的博雅大學,承繼去年在東海大學的演講,今年在求真廳的演講同樣是座無虛席,連階梯都不得不成為另類的座位。演說一開始,Dr.Bekker即道出本日的主要命題:「如何能夠讓人生被成全圓滿?」以聖經的角度來闡述基督信仰持有的人生觀,並且提出三個人生的重要問題「我是誰?」、「神是誰?」,以及「我在這個世界上扮演的角色是什麼?」,認為時常問自己這三個重要問題,將會對自己有更深的認識,最終在這個浩瀚無邊的世界上發現自我存在的價值。

過程中Dr.Bekker一再地強調上述三個問題對追尋自我價值的重要性,接著則是延續以上內容,討論「教育」的功能與意義,將「教育」比做是「鐘擺」,在往前擺盪前,必須先有一股向後擺動的慣性力量,也就是說人類在受教育時,應該先向後探討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然後藉著理解過去人文薈萃,來創造深聚無限潛力的未來展望。並且清楚地描述「知識」和「智慧」的分野之處,強調「知識」只是一種訊息或資訊,在經過「思考」之後才得以成為人類的「智慧」。當代網路和電腦的出現,為人類帶來的一次大革新,資訊傳播的速度及數量是一場前所未見的大躍進,但卻也導致人們淹沒在爆炸性的「知識」中,而忽略了汲取「智慧」的重要性,思考「知識」對於自己廣且深的意義與影響,以及造就了什麼樣世界。

讀大學並不是只為了日後的職涯規劃與工作,更重要的是,讀大學的意義應該在於為自己的生命做預備。如果人類只為了掙錢、權力的多寡和地位的高低而生存,生活並無法活的喜樂,因此問問「我是誰?」、「神是誰?」,以及「我在這個世界上扮演的角色是什麼?」,才得以在追尋真理的道路上,獲得最真實、最純粹的快樂。

演講尾聲,Dr.Bekker鼓勵在場的所有學生,如果期待自己成就圓滿快樂的人生,那麼就必須投資自己的未來。除了受教育、吸收新知之外,還得要花上足夠的時間來思考知識的意義,探詢自己存在的意義,如此才能在紛擾的世界上活出自己美好的人生道路。

第五屆書院生 歷史系 唐佐安

1. 演講者的(生命)故事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 為什麼?

演講者舉自己的兒子當作例子,用一個很像笑話的方式提出一個神學-第八個罪的概念。這個罪可以用忽視、忽略或是不在意…等來解釋。當我們真的不在意的時候,就連第八個罪都消失了,代表這個概念已經瀰漫到各個角落甚至是不自覺的讓人無法正視或專注的去看待某一些問題。就像兒子一樣沒辦法看到自己想要什麼、需要什麼,引發出我們一直處在一個很膚淺的意象中(引發的問題:不尊重專業,如:滑滑手機就覺得自己是設計師之類的)。在很膚淺的意象中,過很膚淺的生活。Miss在自己營造出來的假象中可是我們卻不自覺,甚至沾沾自喜。

2. 演講對你造成的影響(你獲得什麼)?

這次演講與其說獲得什麼,不如說是驗證了什麼,因為書院都待到了第四年,對於書院或是博雅教育的質疑其實一直都存在,一群人也都會聚在一起討論,但是演講者帶來的是用另一種不同於書院的主流敘述去看博雅教育,從不同的角度去切入,能讓我知道說博雅教育的另外一種形式,另外一種在我們理解之外的架構,去看到它可以有的不同種風貌。一開始是建立在信仰上以及對於人的尊重上(人道關懷)不論是在討論書院教育、人道教育、通識教育都是很著重關懷還有陪伴。演講者用另外一種方式提點我們這一點,強調這種精神是中外皆通的,強調對於人性的觀察還有深切的陪伴。

3. 你覺得演講者想表達的三個重點是什麼?

認同我們試圖推展的東西,換句話說沒有表達出什麼,稱讚了博雅書院很多次,可是他其實講的是他對於教育理念的認同,他認為教育應該照樣做(像博雅教育),而不是我們這樣做(會陷入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中毒)他講的是當這個世界變化越來越快速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去面對,也就是他直指問題的本心或根源,也就是最後提出的問題:我是誰?上帝是誰?世界是什麼?一直在強調我們和其他人的關係,然後我們和世界的關係,然後我們應該做什麼,就和博雅宣言的其中一段:「確立自己與他人的存在」互相呼應。另外也有提到學術發展在整博雅教育的發展上面的核心價值。

4. 演講過程中,你那些想法和演講者不同? (想法不一樣但是不一定不同意)

此次演講者和其他演講者有相同的狀況,這就和八屆複試的文本一樣—華爾街精神和哈佛精神,很多東西都是你必須體驗之後,你才會深切的知道什麼東西你需要、什麼東西適合你,然後什麼東西可以幫助你,哈佛校長給予的精神,是讓大家自己去體驗的保留態度,一方面對於學術自由的尊重,另一方面是對於學生的人生只有一次,所以不應該過度干預和影響。同樣另外一個不滿的地方就是,我聽了很多場演講,但是結論通常都是「自己去選擇」,但是更多人要問的是:怎麼去選擇比較好?我們一直都在自己找答案,我們也希望可以自己做決定,但是我們卻也希望大家可以給出答案。我並不是否定演講者,但是覺得好像對於類似的演講,每次都只能是這個樣子,不能過於深入,只會講出大致上的概念,還有自己本身發生了什麼事情,和為什覺得這樣做很棒。比較不認同的就是:書院方應該更加自謙。因為很多人被演講者拍拍馬屁之後就會自己飛起來了,應該要保持自謙態度,因為東海博雅書院是一個匯合很多因素的地方,從五十多年前的老東海精神加上從西方慢慢轉化過來的服務精神然後還有博雅教育,但是我們用的文化範本卻是六藝,所以換句話說現在書院是一個很微妙的混合體。其實我有點擔心就是大家會因為演講這這樣講一講,開始不明是非,然後說我們被誰誰誰認可,我們是合乎這個標準的,然後不去好好了解它,但是大致上來說我是同意演講者所說的。

1 24

 

 

 

Facebook留言

講堂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