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書院生 工工系 林大均
兩岸青年創業領導營
本身對於創業充滿熱忱,在校內的創業學程待了一年,接觸了不少創業家
與創業環境,其中聽了不少大陸的創業情形,對於那邊的環境以及學生都相當
好奇。正巧上海交大舉辦了為期兩個禮拜的兩岸青年創業領導營,因此機會,
我與幾位志同道合的夥伴決定一同前往上海參與營隊。
在這兩個禮拜我有了非常多感觸以及經驗,例如大陸的創業教育、創業環
境、營隊內容等,但因為文章限制無法一一訴說,這篇將以我看到大陸學生與
台灣學生的差異為主,和各位分享我的看見與想法。
兩個禮拜的營隊我們皆是以小組進行,一組內約八人,其中大陸學生與台
灣學生約各半。而我因一開始帶領組員進行討論,所以被選為組長,也因為這
個職位我更會特別去觀察兩岸學生的差異。
營隊中有許多需要上台分享或展演的時候,我發現從大陸的長官、老師到
學生,都有一套相同的演講方式,十分嚴謹有架構,展演方式多為靜態;而台
灣學生上台分享則喜歡用特別方式呈現,例如:相聲、演戲、影片等動態形式
,相當生動活潑。相較之下,大陸學生的方式容易顯得枯燥乏味,而台灣學生
的方式架構較鬆散,常常沒有切入重點。我不會說何種方式比較好或比較差,因
為不同場合需要不同的形式,且若能集結兩方優點,互相合作、協調,就可以
發揮出更好的效果。
其中有一個活動:假設我們在沙漠中遇難,可以帶十樣東西,會如何選擇
。而這活動主要可以分為兩條出路,一種是求生,也就是靠那十樣物品走到綠
洲;;另一種是求救,用那些物品向可能經過的飛機求助。結果我發現,大陸學
生多是選擇求救,台灣學生多是選擇求生。我不確定這種差異實際從何產生,
可以知道的是生長與教育環境的不同,人的思維方式會有不同,但這樣的差異
並不會使人有高低之分,而是對於不同環境所產生的衝擊有不同的應對之策。
有人說大陸學生因為競爭激烈較為積極,而台灣學生較為懶散。營隊中有
許多演講,演講後的提問時間,我看到大多的舉手者是大陸學生,但這代表大
陸學生較積極嗎?我發現舉手的都是同一小群人,而非所有大陸學生,且很多
時候他們並沒有構思好自己的問題就發問,我覺得這樣並非是一個好的回應,
對於講者會顯得沒有禮貌。不過我很肯定大陸學生的一個行為,他們非常積極
去認識營隊朋友或演講者,並拿著手機就要加微信(we chat)好友,
相較台灣的大學生多是與同為台灣的學生交流,甚至都只是跟同間學校的人互動
。
因為這次營隊,我消除了原本對大陸學生的刻板印象,他們每個人都是不
同的個體,皆有值得學習、看齊的地方;同時,台灣學生並不比他們差,我們
許多想法可能是他們從未想過,當我們願意分享時,他們就會給予十足的尊重
,這樣的交流與心態,才會使雙方在結束交流後有所成長。
(編輯:莊語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