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行為之前的心理學

第六屆書院生 工工系 林大均

因為本身在搞新創企業,而且很需要行銷手段的學習,所以選了這本書來讀。人的生活中處處充滿消費,甚至可以說現代社會的一切由消費所建構也不為過。但我們的消費、我們的選擇真的都是所需要的?我們的行為真的都是根據自己所想的?看完這本書後會發現其實並不全然,很多行為都發生於自身不知情的情況下。

書中探討了淺意識、深層心理、腦神經、視覺圖像等,都是我們無法自主控制的地方,這些往往被廣告業者、商家「善加」利用。有些方式在了解後可能覺得不太道德,但廣告就是在引發人類內心深處的渴求,或者反映現代社會的普遍價值觀。

它舉例了許多大企業的行銷手法或營運模式並非是我們表面上看到的那樣,這也是大企業為何可以在競爭如此競爭的市場上嶄露頭角的緣故。例如麥當勞,一般可能認為麥當勞就是靠賣速食賺錢,但事實並非如此,麥當勞其實是房地產業者。它會去找尋黃金地段,或者未來有發展趨勢的地方,購買土地蓋店面,然後再轉售、出租給加盟商,加盟商的工作才是賣速食。這告訴我們,了解真正的解決方案,才能在全球市場中競爭。

它在後面出了道題目大家可以來想想:鐵路大亨是做什麼的?

答案是:將一大群人從一個地方運送到另一個地方,而非做鐵路運輸。有這樣的思維,才會去思考更多的如航運、海運等趨勢,就不會局限於原本所專屬的領域。

看完這本書後,同時做為消費者與業者的我,在消費者方面,發現到平常就被許多手法蒙蔽,在很多時候購買了並非真正需要的物品,花了不少冤枉錢。未來看到任何資訊時,都應該重新省思是否為need,還是只是want;在業者方面,學會了一些影響潛意識的手法,我會試著營造出更會讓人想要購買的環境與商品,讓消費者可以被吸引、更快樂的購物。兩者看似矛盾,但這不就是現在消費社會的現象嗎?

Facebook留言

課外學習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