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戰車電影

1346064105-59336296

 

書院導師 王崇名老師

Q1:為何選擇這部電影,想讓學生從中學到什麼?

A1:因為下雨,大肚山慢走改為四月26日自由參加。但是我先放了火戰車的影片給大家觀賞,也希望透由劍橋大學學生以及一位蘇格蘭牧師參加奧運賽跑的故事,讓學生可以了解大肚山慢走的精神,御的精神。這部電影裡有三位個重要的角色,分別是牧師為上帝而跑,亞伯拉罕為個人名利而跑,還有一位貴族為了作為一位博雅人而跑。我希望學生可以了解自己的人生是位誰而跑?

Q2:當宗教與生活衝突,如何去衡量?

A2:宗教與生活是不會衝突的。如果會衝突,是因為我們的生活被人的欲望給蒙蔽了。宗教是人類生活的智慧而不是枷鎖。如果宗教事枷鎖,一方面是人不了解宗教,另一方面是被人搞成枷鎖。

Q3:老師你覺得自由是什麼?

A3:自由就是完全沒有任何牽絆,不被任何名聞利養所牽絆,就像那位蘇格蘭牧師一樣。為博雅而博雅,不是自由,為了個人名利更不是自由。如果謙虛臣服於偉大的精神,之後,就是處於自由的狀態。

 

 

 

第七屆書院生 資工系 黃凱文

我發覺自由是有許多類別,而且是一個無法被定義的詞,我認為自由如果過度就像是隨心所慾,但慾望無限時卻又會影響到別人,所以說是自由,但是自由是有限制的,是在有限定的範圍來運用自己所擁有的。自由在某些方面是有大小的,例如經濟上,能讓自己擁有更多的金錢,就有更多的運用可能與選擇;思考上,多閱讀並且接受所有想法別侷限自己的想法;能力上,知識、專業、會的東西越多做任何事情將會有更多的可能性。

這部片是在1981年拍攝的,我覺得某些部份不是讓人很容易了解,像是對於角色的識別度、時間感,一開始沒辦法簡單的區別出哪幾位是主角,時間上以為是不同時空,手法上也不像現今有特效爆破, 沒有在影片中用非常多時間來展現出各角色的內心困惑遲疑。但是以跑步這種較為單純的主題拍電影,卻富有許多不同層面,這是我覺得很棒的地方。

 

第七屆書院生 景觀系 胡育晨

「How I win is from heart , from inside.」是埃里克•利德爾在電影當中所說的,他貫徹始終的力量,是發自於內心,他的奔跑是為上帝,抵達終點時仰天長望,搖擺雙臂,像是在迎接上帝賜予的勝利一般,這也是他為世人所知的經典跑法——「風車式跑法」。在電影中,我看到埃里克•利德爾堅定的心與成熟的處事態度,是我認為值得學習的地方。

精神上,除了想學習埃里克•利德爾外,討論中,老師也有提到關於自由的課題。 我曾經讀到過一段話「自由,是你對你現在的每一樣東西以及你將來要成為的,負起完全的責任。」— 印度哲學家Osho Rajneesh。這段話被我記在便條上,在書桌前貼了一個學期,我個人對這段話的解讀是,唯有把握當下並把當下該做的事情做得盡善盡美,並且能維持自己的生計,就能得到相對來說的自由。

經歷了寒假的沉澱、探索後,我得到了一句屬於自己的話——「自由是專注於當下,而當下是來自於對夢想的追求」,這句話現在貼在我的書桌上,而我將在這學期繼續向前,以呼應自己內心的呼喚!

 

第七屆書院生 化學系 謝子揚

埃里克•利德爾是一個很特殊的人,當他在跑步時,他是很享受的,而且比賽對他來說並不是單單只是參加比賽而已,而是加上享受,並在生活中建立信仰,把自己對上帝的虔誠發揮到極致,最後他的這些特質和能力已經變成是他生命的延伸,而這也讓我自己反思,在日常生活當中,有很多事情何嘗不是如此呢,當自己忘記去享受他時,這已經變成是一種習慣,忘記自己是曾經喜歡的、有趣的、新奇的,把日常當成理所當然,到了最後便覺得索然無味,這一種惡性循環,是一件很值得讓人思考的問題。

 

 

圖片來源:google搜尋

Facebook留言

課外學習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